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9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财政金融   94篇
工业经济   54篇
计划管理   530篇
经济学   978篇
综合类   516篇
运输经济   16篇
旅游经济   24篇
贸易经济   176篇
农业经济   4854篇
经济概况   68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基于CLUE-S和GMOP模型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青龙满族自治县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多情景预测模拟,并探索土地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双提升目标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以期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别利用CLUE-S单模型、灰色多目标优化(GMOP)+CLUE-S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1)所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解释能力较好,ROC值均大于0.7,满足Auto-Logistic回归要求,模拟检验的Kappa系数为91.03%,模拟效果比较理想;(2)到2020年,基于CLUE-S单模型的自然发展情景,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和林地现象突出,土地经济效益提升较大,但生态效益却呈现负增长;基于GMOP+CLUE-S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情景,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得到控制,耕地、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实现了土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提升,分别比2015年提升了3.12%和1.96%。[结论]GMOP+CLUE-S模型能够发挥两个模型各自在结构优化和空间分配方面的优点,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和综合效益的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72.
阎巍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1):25-30
研究目的:分析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对中国集体土地征收行政诉讼案件的影响,厘清相关案件的审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征地批准行为将随着公共利益的明确、征前程序的完善以及征地审批权限的下放逐渐具备可诉性;预征收公告行为不可诉,但是不公告行为如果对被征收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则可诉;预征收过程中,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原则上应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但在制度设计上可以考虑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做法,对乡镇人民政府以相关单位进行授权和委托;预征收协议签订后,除补偿安置标准改变,一般不能因市场行情变化而申请变更协议内容;农民住宅的补偿应更多体现出财产属性。研究结论:此次修法使得集体土地征收从以行政权运作为主的模式演化为一种通过公共参与模式对集体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拓宽了公私权力(利)交汇的领域,为相关领域司法审查预设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73.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国外生态修复研究的重点进展和主流共识,为把握未来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沿态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生态修复的"目标导向—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生态修复的对象及尺度、生态学及社会经济文化目标、各类型生态系统及要素的修复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维度及指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总体而言,目前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理论—实践—政策之间知识转移欠缺、生态学与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不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缺乏等问题。研究结论:理论—实践—政策耦合研究、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气候变化—生态修复联动研究等可能是未来生态修复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4.
研究目的:阐明《土地管理法》成片开发征收标准的核心要旨及其体系构成。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成片开发标准应当以促成公益目的实现为核心要义,并秉持系统思维,既要明确其面积范围、用地构成及类型、补偿方式等基本构成要素,还应建立征收权行使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研究结论:成片开发征收入法本身具有权宜性,待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成片开发征收完成特定历史时期使命之后应退出公益征收范围。  相似文献   
75.
研究目的:针对发展竞争驱动下产生的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策略,从空间维度上展开进一步分析,解析城市土地供应行为中存在着怎样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运用2007—2017年的城市层面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服务于发展竞争的土地供应策略,对本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都会产生影响;(2)工业用地价格波动与商住用地价格波动都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3)工业用地价格存在“竞次式”的城市间互动,其价格增长会显著抑制本城市的用地扩张,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4)商住用地价格提升会促进本城市用地扩张,并抑制周边城市用地扩张;(5)作为因变量的城市用地规模,在同省/异省的城市间分别存在着“彼此促进”和“此消彼长”两种互动关系。研究结论:区域协调、用地增长两个方面要紧密结合,针对工业用地价格“竞次式”竞争和商住用地价格高价出让,从城市间关系协调入手进行调控政策的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76.
李国正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17-124
研究目的:明晰农地权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进而揭示当前全国各地对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权益保护状况。研究方法: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2)农地权益保障状况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区域经济越发达,农地权益保障越完善;(3)农地权益只得到部分保障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迁移起着促进作用,但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农地权益保障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农地权益的不充分保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负面影响,而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77.
文章以水源涵养为例,基于水平衡评价计算方法,选择水资源禀赋类型不同的县域单元开展水源涵养型生态用地功能分级划定研究。总结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及存在不足,致力于显化不同地区水源涵养生态用地功能绝对值差异,利用评价单元格水源涵养累计贡献值面积弹性拐点,对重要水源涵养用地级别划定方法进行改进。对河北省易县和四川省金川县的实例验证表明,此评价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特点量身确定重要生态空间规模、面积和比例。  相似文献   
78.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管理问题研究涉及基本理论、制度变迁及土地管理体制、制度、政策和法律等方面,关注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外土地管理研究偏向关注土地问题尖锐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土地管理体制、制度、法律、权籍与利用问题是国内外共性研究内容。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探索土地管理体制与实施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需加强方法创新与土地管理科学规律凝练;2020年将重点关注土地治理体系改善、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土地统一市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中的土地管理问题、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耕地保护转型、自然保护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土地市场管理与产业用地政策创新等议题。  相似文献   
79.
新时代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面向新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与厘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认知、评价标准、影响机制和优化调控等基本问题,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理论认知上应由“三个阶段”转向“三个时期”;(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标准应由静态指标转向动态耦合;(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应由封闭区域转向关联传导;(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调控策略应由极限集约转向最优集约。研究结论:进入新时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上可实现“不增地,多增效”甚至“地减量,效增加”,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存量和减量规划中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下新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国家相关规程中的集约评价标准须结合区域发展阶段进行“匹配性”修正,政策制定要考虑区域间的“关联性”和“传导性”进行精准化设计,治理方案应按照最优集约度的“动态性”进行差异化调控。  相似文献   
80.
崔新蕾  王丹丹  吴丽娜 《技术经济》2020,39(10):119-127
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作为城镇化的主要依托和核心追求,二者的关系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的时空差异做出实证研究,并利用ArcGIS将其空间显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呈现先增后减再增趋势;二者的协调度自西向东逐步增加,耦合度无明显分布规律,总体呈高水平耦合状态;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在城市群间的差异显著,但城市群内部的差异逐步减小。从土地出让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的视角,为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